明明做的不是”恶意应用、垃圾应用”为何会被Google Play判断恶意应用并封号

在谷歌领域,今年是一个极其不稳定的一年,我们前面的文章 谷歌开发者提审拒绝:恶意软件、移动垃圾软件和行为透明度等封号问题 已经发布了最新的封号案例模版,据了解目前市面上代上架的业务很多人都做不了,因为提审就会直接被封号,而不是提审过了一段时间才封号。。。几乎等于门进不去。

今天我们来围绕谷歌开发者业务的[恶意软件、移动垃圾软件和行为透明度]来展开深入探讨

什么是恶意软件/应用?通过字眼判断,恶意软件指的是违反市场规律与准则、侵害用户设备与权益(例如携带病毒软件、间谍软件、纯广告软件、流氓软件);但我们大部分开发者显然不是做的这类应用软件,所以不能用常规的恶意软件来理解。

近期被恶意软件提审封号的有不少是清理、工具类型,首先这类应用本身就需要比常规应用获取更多的设备权限,处在一个敏感地带,如果不加以控制,最后被判断为恶意应用也是合乎常理。例如国内著名的“拼多多”之前也被谷歌商店标记为恶意应用。

移动垃圾软件和行为透明度,这个通常是怎么判断的?我确定自己的应用不存在恶意的行为,是怎么回事?(以下内容高级订阅会员专享)

明明做的不是
明明做的不是”恶意应用、垃圾应用”为何会被Google Play判断恶意应用并封号
此内容为付费阅读,请付费后查看
会员专属资源
您暂无购买权限,请先开通会员
开通会员
付费阅读
© 版权声明
THE END
喜欢就支持一下吧
点赞7 分享